郭秀軍同志,男,1971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2005年取得鉗工技師證書,享受政府技師特殊津貼。1992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機械設備維修工作,現任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四工程處設備維修部負責人。
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在市政四公司機施分公司、市政集團第四工程處工作,多年來,他先后參加亮馬河污水、壩河污水、涼水河污水工程以及地鐵五號線18標、地鐵四號線14標、南水北調四標、地鐵15號線01標、地鐵14號線15標、地鐵15號線13標、溫泉電力盾構隧道等項目盾構設備管理工作,參與了¢3.33m、¢3.64m、¢4.14m、¢6.14m、¢10.22m等10臺盾構機的設備維護、維修、組裝、拆解、轉場、保養的各項工作。
特別在北京地鐵14號線15標工程中,該工程是北京地鐵首次采用10.22m大直徑盾構,面對這臺“巨無霸”,全新的設備、全新的工藝、全新的技術,郭秀軍加倍的投入精力學習,潛心鉆研,帶領自身的作業團隊,利用他獨特的安裝調試經驗,一一攻克難關。為了實現10.22m盾構機在地下大角度轉彎,提出采用可移動的滾輪,自創了大盾構“側滑平移”過彎方法。此外,為了繞開地面建筑物、減輕施工風險,還研發了盾構“曲線始發”的施工工藝,填補了該領域的多項空白,為城市地鐵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北京地鐵10.22m大直徑盾構,作為市政集團的科技創新項目,它的成功給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節約總投資約1億元;也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節約了地下空間、減少了地下水資源損耗、減少了地面拆遷量、減少了施工風險,為北京地鐵創造出一套新工法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
依托大直徑盾構項目部的北京市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郭秀軍為該工作室的主要成員,他發揮自身技術和實踐經驗優勢,在大盾構安裝調試中,發揮突出作用,給廠家提出設備問題和不合理設置40余條,提出合理化建議80余條,保證了設備的正常運行。為此,該工作室研究的《¢10.22m土壓平衡盾構施工技術》獲得第四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獎;他主導的“一種分體組裝可移動的盾構基座” 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參與了 “一種雙梁變頻器電動葫蘆盾構設備”、“一種單梁變頻設備電動葫蘆盾構設備”的發明工作。
郭秀軍不僅自己成為專家,培養青年人才也成為他的重擔。在項目施工中大力培養技術中堅力量,為避免一些關鍵的、重要的崗位上出現了技術“斷層”,郭秀軍通過以干帶培、以老帶新的培養方式,讓項目后續人才盡快抓緊接力棒。郭秀軍團隊長期以來將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工作的重點之一,他言傳身教,培養了技師2人、高級工4人、中級初級工7人,諸多操作人員成為了項目施工中的復合型技術骨干。
郭秀軍,化身“地下蛟龍”在地底騰飛,當之無愧的時代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