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長隧道錨 咬定川藏第一橋
建設中的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特大橋。
四川盆地,跨越中國地理一二臺階,落差大、路崎嶇,古人因而留下“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嗟嘆。但如今,“蜀道難”,已經逐步轉換成了“蜀道通”——一座座宏偉的大橋,跨越高山峽谷,將一座座城市連在一起。
從四川雅安到天全,再到瀘定,雅(安)康(定)高速一路向西,翻越巍峨二郎山,抵達大渡河畔。這里有一座被網友們稱為“超燃!震撼世界!”的超級工程。
這就是長達159米的世界最長隧道錨,牢牢“拽住”雅康高速控制性工程——大渡河特大橋。
如果天氣晴好,從大渡河岸和空中遙望,兩岸雪山時隱時現,188米的橋墩挺拔矗立,巍峨壯觀。
好消息是,雅康高速對巖至瀘定98公里路段,將在今年內建成通車,屆時從成都飆攏甘孜瀘定,最快只需3個小時,不用再走318國道。
5月23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直播團隊已經來到大渡河特大橋做好了前期準備。今日中午,我們將在百米高空做視頻直播,為您揭秘“世界最長隧道錨如何拉住川藏第一橋”。
直擊 壯觀巨橋 跨越大渡河
雅康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主要是二郎山隧道和大渡河特大橋,其中大渡河特大橋主跨達到1100米,是川藏線上主跨最長的橋梁,也被稱為“川藏第一橋”。
這座正在建設的大橋,距瀘定縣城僅15分鐘車程,只見兩座高大的主墩,分別聳立在大渡河兩岸。主墩高度達到188米,橋面高度也比大渡河面整整高出239米,將近70層樓高的高度。從高處俯瞰,兩座188米高的主墩十分壯觀。在康定一側的主墩下,汽車長龍如同螞蟻一樣大小,沿著318國道向康定進發。
由于地處高原,施工現場的晝夜溫差達到了15攝氏度。23日,現場施工人員介紹,“早晚很冷,中午又有點熱。”除開溫差和地形受限,大渡河特大橋位于大渡河河谷之中,氣象條件多變,瞬間風速能達到32.6米/秒,相當于12級臺風。
最長隧道錨拽住川藏第一橋
值得注意的是,瀘定大渡河特大橋,并未在大渡河中修建橋墩,它是一座索橋,是用兩岸的錨和主墩,來支撐起整個橋面。簡單來說,在大渡河兩岸分別修一個很重的鋼筋水泥塊,把大橋鋼索系在錨上,利用錨的重量,從而把鋼結構的橋面給“繃直”,承受橋面拉力。
雅康高速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大橋康定端地形相對開闊,因此修建了一個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重力錨,相當于13個籃球場大。而大橋雅安端地勢陡峭,如果要修重力錨,就得開山鑿路,耗資巨大不說,將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在大橋雅安端,施工隊伍選擇修建一個隧道錨:向山體斜下方開鑿一個長達159米的隧道,再把上百根鋼纜固定在隧道盡頭。
形象一點講,就像在山體里澆筑一個巨大的膨脹螺釘,把鋼纜拴在上面,從而利用整座山的力量,支撐起索橋的巨大拉力。
據介紹,瀘定大渡河特大橋的隧道錨,長度達到159米,是目前世界最長的隧道錨,可以承受索橋2.8萬噸的拉力。
利好 至瀘定段年內通車3小時飆攏
今年4月5日,大渡河特大橋開始架設首根主纜,預計全橋主纜在今年8月完成架設,2018年8月底全橋建成通車。
自駕愛好者的福音來了!目前,雅康高速雅安草壩至對巖段已經貫通,對巖至瀘定98公里路段將在年內建成通車。屆時,從成都飆攏甘孜瀘定,最快只需3個小時,自駕游覽二郎山和瀘定橋,也不再用走318國道老路。
瀘定縣城距離海螺溝、牛背山也不到一個小時,壯美河谷、巍峨高山,你準備好了么?
跨越 高橋飛架“蜀道難”變“蜀道通”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李白的一句千古絕唱,把四川山高地險、交通困難的印象定格在世人心中。然而,如今四川交通飛速發展,正在成為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東南亞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把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為重大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公路水路交通投資保持高位增長,2013年至2016年完成投資近5200億元,規模居全國第一,大致相當于1949年至2012年這63年中,我省完成公路水路交通投資的總和。
2013年以來,全省安排實施干線公路聯網暢通等16個專項工程,全省公路水路建設完成投資每年保持在1200億元以上,并逐年遞增。
如今,一座又一座超級橋梁,見證著四川交通的飛速發展。日益密集的交通路網,讓“蜀道難”變“蜀道通”,實現歷史性跨越。
姓 名:
聯系電話:
單位名稱:
電子郵箱: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