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建重工大直徑盾構機成功貫通京沈高鐵望京隧道和北京新機場線區間
8月28日,由鐵建重工、中鐵十四局聯合研制的三臺大直徑盾構機同時在北京貫通,央視、人民網全程網絡直播見證這三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直徑盾構機貫通。
國產首臺高鐵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望京1號”順利貫通
8月28日,由鐵建重工與中鐵十四局聯合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首臺高鐵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望京1號”在京沈高鐵望京隧道工程順利貫通,成就了國內長距離下穿既有地鐵車站的最高水平,標志著北京市第一條,也是全國最長的城市高鐵盾構隧道率先完成主體工程,突破了京沈高鐵建設的最難點。
京沈高鐵起自北京鐵路樞紐星火站,經北京順義區、昌平區、懷柔區、密云區,河北省承德市,遼寧省朝陽市、阜新市,止于沈陽站。
望京隧道是京沈高鐵全線唯一的大直徑盾構隧道,全長8000米,其中隧道出口盾構區間長3168米,采用四臺盾構機,單洞單線由沈陽向北京方向掘進施工。
作為本次隧道貫通的絕對主角,“望京1號”擁有10.87米的開挖直徑,相當于三層樓高,總長87米,總重達1900噸,裝機功率為5300千瓦,集隧道開挖、襯砌、出碴、導向等功能于一體,能安全、環保、高效一次完成超大斷面隧道施工,對推動隧道施工產業進步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據悉,該隧道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大斷面、長距離”等地質難題和安全風險,盾構機在掘進過程中,要穿越首都機場高速、機場快軌、地鐵15號線馬泉營地鐵站、紅磚藝術中心、污水處理廠、高壓塔架,以及多處居民區和高大建筑等風險源,沉降要求高、安全風險大。隧道最深處43米,距離車站維護結構僅0.6米,穿越距離長達120米。
而針對這些地質特點和技術難點,鐵建重工量身定做了針對性和適應性強的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采用了間接式雙艙氣墊雙回路控制等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把高強度、高風險、高污染的隧道掘進工程作業,轉變成為相對安全、高效的綠色施工模式,滿足隧道建設快速、優質、高效、安全、環保、集成化程度高的要求,為我國隧道施工現代化創造了條件。
國產首臺高鐵大直徑泥水盾構機,“望京1號”從設計生產之初就肩負重任,跑步完成制作任務,順利出廠;在工地現場克服北方冬季嚴寒的惡劣天氣,快速完成組裝調試任務,保障了盾構機的順利始發。
在設備掘進過程中,鐵建重工技術服務人員和中鐵十四局項目部通過不斷優化各項施工技術參數,現場精細化管理,成功化解了各項施工難題,確保了“望京1號”順利貫通!
北京新機場線區間鐵建重工兩臺盾構機同時貫通
8月28日,隨著刀盤的隆隆轉動,由鐵建重工和中鐵十四局共同研制的兩臺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京航1號”和“京航2號”在北京軌道交通新機場線最長區段完成雙線貫通,成為北京新機場線建設又一標志性成果。
北京新機場線一期工程南起新機場,北至中心城區草橋站,線路全長41.4千米。此次貫通的兩條線分別是北京新機場線07標2號區間風井至3號區間風井盾構施工區段左線3832米和右線3847米,采用鐵建重工生產的兩臺直徑9.1米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進行施工,是國內單線斷面最大城市軌道交通線路。
該項目地層主要為粉細砂、卵石圓礫層,隧道掘進過程中,盾構區間穿越風險源眾多,施工風險及難度大。沿線下穿地鐵大興線U型槽屬于特級風險工程。盾構機穿越大興線U型槽過程中,工程師們采用“雙同步注漿技術”,及時填充盾構機與土體之間的空隙,有效減小了地層沉降,實現零沉降目標。
為了應對掘進區間卵石含量及砂層石英含量高的特點,盾構機上專門定制了已通過驗證的連續皮帶出渣設計,使其具備更為高效的掘進能力,同時針對性的加強了刀盤、刀具、螺旋機等耐磨性能,使其更加適應地層,同等掘進距離情況下能有效降低磨損量。
兩臺盾構機分別于2017年11月10日和2017年12月3日在項目成功始發,歷時大半年的時間,終于實現雙線貫通,更是創造了卵石地層中月均掘進506.4米、單日最高掘進43.2米的好成績。其中,“京航1號”最高日進尺為43.2米,最高周進尺為196.8米,最高月進尺為700.8米;“京航2號”最高日進尺為40米,最高周進尺為204.8米,最高月進尺684.8米,創下了土壓平衡盾構機連續施工的最好記錄。
近年來,鐵建重工打造了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掘進機制造基地。至今銷售掘進機超過600臺套,占據國產市場的“半壁江山”,其中大直徑盾構機和TBM市場占有率達到85%以上,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地鐵、鐵路、煤礦、水利和國防等重點工程,并通過“自駕出海”出口到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