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驅動長三角鐵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5月15日,中國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新建連云港至鎮江鐵路五峰山長江大橋南主塔成功封頂,標志著鐵路系統探索實踐智能建造技術與建設管理深度融合取得新成果。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中國鐵路總公司大力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加快智能建造研究,重點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術為核心,綜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探索以信息智能采集、高效協同管理、數據科學分析、過程智慧預測等為主要內容的工程建設信息化,扎實推進與鐵路建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鐵路建設管理水平。作為全國鐵路建設主戰場之一,目前在建規模約4500億元的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按照鐵路總公司要求,積極探索實踐智能建造技術與鐵路建設管理融合發展,逐步實現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驅動長三角鐵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由該局集團公司建設的連鎮鐵路五峰山長江大橋便是其中一項成果。
充分發揮智能建造技術在規劃設計階段的決策輔助作用。鐵路總公司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從源頭推進驗證構建模型標準化,制定《工程實體結構分解指南》等技術標準,夯實鐵路智能建造基礎。上海局集團公司在項目建設前期搭建高效、開放的協同設計平臺,收集、應用和共享各專業信息;運用低空遙感航測技術選線,從源頭規避環水保、城市規劃、征地拆遷等重點區域和重要設施,減少徐鹽鐵路紅線內廠方拆遷1400畝。他們通過虛擬建造等技術從源頭進一步確認初步設計方案,壓縮安九高鐵控制性工程工期7個月,降低工程投資2000萬元。
充分發揮智能建造技術在項目實施階段的技術支撐作用。鐵路總公司以建設項目為依托,深入推進標準化管理,創新工裝工藝工法,開展精細設計、精益建造、智能建造,在78個建設項目應用鐵路工程管理平臺,BIM技術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上海局集團公司以鐵路總公司工程建設管理平臺為基礎,設置局集團公司、項目管理機構、參建單位三級建設管理平臺,實現項目實施過程數據采集、分析、預警等管控,提高了建設管理效率。他們運用物聯網技術強化連鎮鐵路五峰山長江大橋建設質量控制,原材料和構件、配件從入庫到施工驗收實現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開發試驗室、拌和站物聯網管理系統,對在建項目拌和站生產關鍵環節進行全程監控預警;運用3D可視化技術確保滬通鐵路復雜結構一次成型。上海局集團公司牢固樹立建設安全底線思維,搭建集中視頻監控平臺,遠程實時監控17個建設項目155處安全高風險工點。
發揮智能建造技術在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運維保障作用。鐵路總公司積極探索和構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鐵路建設管理新模式,顯著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和項目綜合效益。上海局集團公司牢固樹立“建設為運營服務”理念,持續推進“建養一體化”管理,將高鐵線路劃分成若干網格單元,利用信息技術感知設備狀態,提升設備維修決策質量;通過每日開行檢測列車對高鐵設備進行全方位監控,實現工務、電務、供電等跨專業數據整合,為綜合養護維修提供決策依據。該局集團公司在杭州東站建立大型客站施工、運維期間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實施故障預警;建立大型客站運維管理系統,對站房內土地、房產、能耗、巡檢等實行全方位一體化管理。
姓 名:
聯系電話:
單位名稱:
電子郵箱: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