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四公司盾構頂管科技創新攻關紀實
原創: 宋洋 盾構尖兵
事
面對江面寬闊、河床地質情況復雜的隧道穿越,沒有盾構頂管技術儲備,施工效率低,員工勞動強度大,施工投資多,影響項目整體利潤。
因
傳統施工工藝無法滿足油氣管道穿越天塹,唯有踏踏實實消化吸收再創新,才能在國內外盾構非開挖市場享有一席之地。
補
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鼓勵全員創新創效,修訂創新管理辦法,評選創新能手、能工巧匠,讓科技創新成為一種本能和習慣。
果
600余項工法、專利、課題和技術成果應用于工程建設,隧道掘進速度由每月135米至140米提高到了240米左右。
5月23日,在管道四公司深圳濱河大道項目W30井隧道中,一種快速組合式實用新型專利成功應用于工程建設。這個公司的濱河大道項目經理胡慶立告訴記者,近年來,員工從小革小改到技術突破,從技術創新到管理創新,先后有600余項工法、專利、課題和技術成果應用于工程建設,解決了施工效率低、員工勞動強度大、工程利潤小等難題。
如今,這個公司非開挖產業鏈在自主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方面,開始發揮盾構、頂管、直接鋪管、定向鉆穿越有力互補的整體業務鏈優勢,瞄準行業高端開啟新的科研攻關。
重 構 發 展 新 坐 標
4月12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黑龍江盾構隧道設備操作平臺顯示,盾構機已順利掘進760.47米,成功越過中俄國境線,開始向俄羅斯境內接收井挺進。這是管道四公司建設的第22條盾構隧道,也是國內高寒地區進行泥水盾構施工的又一壯舉。
近幾年,石油市場進入“過冬”模式,雖然沒有那么多大干快上的工程,但盾構團隊卻不斷刷新著自己創造的一項項行業紀錄。2016年甬臺溫油氣管道系列盾構頂管工程,掘進軸線全部是結構松散、滲透強、地下水豐富的大粒徑卵石地層,他們通過改造原有刀盤結構,增加特殊刀具,延長整盤刀具壽命;配置合理泥漿參數,保障掘進面穩定;自主創新密封結構、減少設備故障率等多項創新,僅用三個多月就完成三處隧道掘進任務。
擴大市場、提高效率的運籌帷幄,來自于管道四公司在盾構核心技術方面的突破和創新?!岸軜嬳敼軜I務的發展本身就是一部科技創新史,我們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構建了以技術引領創新發展的新坐標,塑造了中國石油盾構品牌內涵和核心競爭力?!睒I務負責人常喜平如是說。
據常喜平回憶,2002年,中國石油決定引進盾構施工技術,破解長輸油氣管道隔江相望的困局。十年間,管道四公司在完成忠武線、儀長線、川氣東送和西氣東輸二線共13條盾構隧道的同時,實現盾構機配件國產化,讓進口的“洋盾構”完全適應了中國環境。其中6項關鍵技術的突破,讓盾構機整體性能指標、不同區域和不同地質環境掘進效率都邁進先進行列,這也大大增強了公司做精非開挖業務的信心。
激 活 科 技 新 動 能
2017年,中俄原油管道二線額木爾河盾構、嫩江盾構相繼貫通,管道四公司在零下50攝氏度高寒地區進行泥水盾構施工,開創了國內盾構行業的先河。事實上,憑借對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高度重視,他們早就建立了職工創新工作室,形成了小改小革提效率、科技創新降成本、技術研發拓市場的矩陣,并在國內保持了持續引領小型盾構行業發展的技術能力。
金陵石化南京長江盾構,通過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試驗平臺和裝置,攻克了在35米水深下的松散砂層進行盾構始發、國內首次在65米水深環境進行盾構掘進的難題。
深圳福田尾水頂管工程,成功創新應用盾頂一體化施工裝備及技術,不僅讓盾構頂管業務“進城”戰略落地,而且成功進入珠三角市政非開挖市場。
陜京四線無定河直接鋪管工程,填補了國內非開挖領域的一項技術空白。綿延創新,管道四公司精心謀篇布局。他們發布科技成果獎勵辦法,每年評選一次科技進步獎、技術革新獎、QC成果及優秀科技工作者,勉勵創新成績突出的團隊和個人。
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張磊說:“創新能夠為企業提供強大的內核和成長動力。一系列實用新型專利、首創工法、首創技術理念等成果的不斷涌現,為管道局非開挖品牌建設寫下了最好的注腳。”
員工的智慧,亮出一個嶄新的平臺。2017年,張磊創新工作室先后捧回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1項、管道局技術革新獎5項、公司科技進步獎2項和技術革新13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000余萬元。其中市政工程狹小場地多區段頂管施工技術應用,為在建的深圳濱河大道頂管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
開 拓 市 場 新 空 間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城市逐步淘汰“拉鏈路”和“蜘蛛網”,讓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環境下,城市地下管網修建、改造、升級,將會更多采用非開挖技術。面對機遇與挑戰,管道四公司組建了非開挖技術團隊,專司關鍵基礎問題、技術難題的攻關之責。
甬臺溫油氣管道系列盾構頂管工程在原施工單位遇到技術難題撤場后,由管道四公司專家團隊重新制定了方案,對原施工單位遺留缺陷豎井進行加固改造,實現了廢棄豎井再利用,節約投資900余萬元,也保障了甬臺溫油氣管道按期投產。
今年春節過后,張磊創新工作室利用工程籌備期,深入開展特殊地區盾構隧道掘進、小曲率半徑頂管施工技術研究,把未知領域升級到技術儲備,把專項方案轉化到現場施工。同時,公司啟動關鍵人才培養“雛鷹計劃”,通過實施“雙導師制”和掛牌跟蹤模式,推進技術專家、管理干部職業成長比翼齊飛,激發各類技術人才攻關科研的熱情。
技術過硬,服務質量也要跟上去,這是管道四公司市場開拓的持續保障。技術負責人王樂多次受邀在國際技術研討會上講授非開挖施工技術,濱河大道項目總工張華芬也經常與潛在建設、設計單位推介盾構頂管和直接鋪管施工技術,在橫向擴展市場開發“朋友圈”的同時,也讓公司非開挖業務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
談及未來市場,常喜平分析認為,未來國內外油氣管道盾構、頂管、直接鋪管項目,城市水利、環境治理非開挖市場的前景仍十分廣闊。他們將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同行業的特色技術和管理所長,提升專業化能力,加快國際化進程,推動超高水壓盾構、超長距離曲線頂管、盾頂一體化、城市管廊盾構、穿越樁基礎、T型隧道、隧道對接、長距離直鋪管等領域的科研攻關和具體實踐,進一步拓展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