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新紀錄——世界最長超大斷面曲線管幕隧道貫通
歷經四年奮戰戰,世界上最長的超大斷面曲線管幕隧道——港珠澳大橋拱北隧道日前勝利貫通。這標志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時也宣告我國乃至世界上首座采用“超大曲線管幕+超長凍結法”施作的雙層疊加公路隧道取得重大突破。
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的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長2741米,采用左、右雙線布置,并按照“先分離并行,再上下重疊,最后又分離并行”的形式設置,涉及海域人工島明挖段、口岸暗挖段、陸域明挖段等不同結構形式和施工方法。施工風險極大、科技含量極高、長度僅為255米的隧道暗挖段,集中了迄今人類建設隧道的全部難度,其管幕長度、管幕面積和凍結規模,均刷新了世界紀錄,所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顛覆了人們對隧道傳統施工的印象。
拱北隧道土層軟弱,富含地下水,承載力低,被稱為“漢堡包”地層,隧道穿越的部分包含淤泥質粉質黏土、淤泥質砂、中砂含細砂、粉砂等地層。而其上就是我國高峰期日均客流超30萬人次、車流達1萬車次的拱北口岸,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和極為嚴重的影響。
為了攻克這一世界性難題,項目建設、設計、監理、科研院校和施工單位,經過反復磋商研究,最終決定采用“曲線管幕+凍結法”施工,即沿著隧道的開挖輪廓線,在336平方米的斷面上,布置36根直徑1.62米、長255米的鋼管,組成環形“管幕”支護體系,防止周圍土層坍塌、地表沉降,然后再用凍結法把管幕周圍的土層溫度降至零攝氏度以下,進行隧道的開挖作業。
在“管幕”支護體系施工中,中鐵十八局集團通過引進精確制導技術,建立自動跟蹤測量系統,專門定制了4套上億元的國際頂尖的泥水平衡式頂管機,并采取一系列科學管理措施,攻克了超長、超大曲線管幕施工中面臨的精確控制、地表沉降和管幕障礙物處理等一系列世界級難題,創造了“零誤差”的曲線管幕施工紀錄。
如果對這個336平方米的管幕群直接開挖,極易導致隧道整體垮塌。為此,中鐵十八局建設者創造性地采用超大斷面水平環向一次凍結技術。利用人工制冷技術,把松軟含水的土層變成巨型“大冰磚”,將管幕的頂管包裹,再將隧道完全封閉,增加其強度和穩定性,以便在凍結壁的保護下,安全進行隧道的開挖作業。為了解決凍土開挖難題,中鐵十八局建設者經過不斷的設備選型,最終決定實施“五臺階十四部開挖作業法”,就是將巨型“冰磚”分割成“九宮格”,五層十四個導洞同步開挖,立體交叉作業,在每個導洞分做三個微小臺階,每個小臺階配置一臺小型挖掘機開挖凍土,人工配合修邊,大大提高了工效。并利用凍結圈內的監測元器件充當“眼睛”,及時調整凍結參數,確保凍土帷幕始終處于止水狀態,為隧道順利開挖創造了前提條件。
拱北隧道“長距離曲線管幕和大規模水平凍結止水技術”的成功運用,填補了我國在復雜地質條件下超大斷面隧道施工技術的空白。同時,拱北隧道的安全貫通,也標志著港珠澳大橋13.4公里珠海連接線全線貫通,為港珠澳大橋按期建成通車打下了堅實基礎。
姓 名:
聯系電話:
單位名稱:
電子郵箱: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