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烈日當空,太陽曬在皮膚上隱隱作痛。
在長沙市軌道交通2號線西延二期項目施工現場,李吉正拿著圖紙跟徒弟王興濤講解關于盾構機操作的專業問題。
▲李吉(右二)和項目負責人進行現場研究工作
現任中鐵五局電務城通公司盾構事業部總工程師的李吉,十三年如一日,用“盾構施工”筑起“地鐵夢”。他先后參與了沈陽、大連、鄭州、南京和長沙等城市地鐵盾構施工與現場管理工作,多次安全優質地完成了盾構機的拆機、調頭、運輸、組裝、調試、掘進等工作。憑借精湛的技術和不甘落伍的創新思維,同事們親切地稱他為“李大師”。
攻堅克難,練就“硬本領”
經過13年的不斷鉆研,李吉基本已和盾構機達到了“人機合一”。然而,初次接觸盾構機時,他連說明書都看不懂。2009年,李吉帶著年輕人的熱血進入中鐵五局城通分公司沈陽地鐵2號線項目部,那是他第一次接觸盾構機。
▲2019年,國家級李吉盾構機械操作工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
“大學雖然也接觸過機械工程和圖紙。但初次接觸盾構機時,我整個人都傻眼了。盾構機說明書全是英文,那些機械符號也與大學所學專業完全不同。”回想起這一幕,李吉邊比劃邊忍俊不禁。
剛踏入社會的李吉非常珍惜這次參與到大項目建設中的機會,也正是在此,他見到了將陪伴他整個職業生涯的“伙伴”—―盾構機。為了“征服”這個大塊頭,他開始沒日沒夜地琢磨,通過查找資料和翻英漢詞典,李吉一點點將晦澀難懂的盾構機全英文說明書裝進自己腦海。白天跟著師傅熟悉設備,仔細了解盾構機身結構和每一個零部件;一有時間就背記相關書籍,還將現場實操進行復盤并整理成電子文檔。
在李吉看來,想要操作盾構機就必須下足功夫,足夠了解它。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李吉的不斷努力下,僅半年時間他就學會了如何修護盾構機,一年時間已經掌握了操作盾構機的技巧,更因業績優秀代表公司參與中鐵五局“盾構技能大賽”,并拿到團體第三,個人第十的好成績。
▲李吉在盾構機內部跟徒弟們講解關于盾構機操作的專業問題
“壓力最大的時候,還是在大連。”雖然此時已在盾構行業上頗有成績,但提及此處,李吉仍忍不住思緒翻飛。
2011年7月,李吉擔任中鐵五局電務城通公司大連地鐵103標“韶山二號”盾構操作主管。大連地鐵103標盾構施工是一塊硬骨頭,難度大、風險高。盾構機不但要穿越復雜地層,還要下穿地面主干道和高層建筑物,即使萬分小心,風險還是無處不在。一次,在操作盾構機時,突然遇到涌水情況,潮濕陰暗的隧道內只聽見嘩嘩的水流聲。李吉了解到情況后,擔心盾構機泡水,他二話不說,立馬跳下盾構井,直接趟入水中,對滲水處進行搶修。這一跳,直接避免了盾構機可能會造成的巨額損失。
“李吉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懼困難、勤奮好學、技術功底非常扎實,更敢于創新。”中鐵五局電務城通公司副總經理陳世君告訴記者。
匠心傳承,勇做“帶頭人”
要想可持續推動盾構行業的發展,必須培養出一批懂技術、善管理的人才,提升員工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2019年,國家級李吉盾構機械操作工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正式出師的李吉,自此擁有了一份新的使命。
▲李吉為職員進行盾構機專業知識培訓
據了解,盾構刀具是隧道掘進不可或缺的部分,好的刀具可以達到每天掘進7至15米;但盾構刀具也是整個盾構機中磨損率最高的部分,磨損拆換一次的成本至少需要2萬元。
為保護好盾構刀具,減小刀具磨損,控制工程成本,李吉通過控制掘進參數,研發改良開挖倉內的渣土,以注入泡沫和膨潤土為主,使盾構機掘進1300米而不需要更換刀具。為解決盾構機在小半徑曲線上的推力,使盾構機姿態調整每環控制在10毫米以內,李吉每掘進500毫米就停止掘進收回油缸,釋放推力后再次掘進,使設備保持良好運轉。
“吉哥在生活中與工作上完全是兩個人。工作中非常嚴謹,不容許散漫懶惰的狀態出現,要求嚴格按照參數操作,做錯了會對我們進行嚴厲批評和指導。但私底下又會和我們一起開玩笑,經常關心我們的生活。”李吉的徒弟王興濤跟記者說道。
李吉是典型的理工男,他總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徒弟們傳授知識和技能。他樂于解答徒弟們提出的問題,他認為只有用心才會生出疑惑,只有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會有進步。他經常帶領團隊開設盾構施工相關課程,做好經驗的積累與創新的發展。
▲李吉正在為徒弟們答疑解惑
他帶領團隊合力研制帶有強制脫軌裝置的電瓶車,確保了盾構施工安全;設計盾構機主軸承小齒輪軸新型精準裝配裝置,通過該裝置使整個小齒輪軸及軸承座的安裝耗時短,安裝成功率100%……其中,多項成果實現專利申報。《一種用于對盾構機主軸承小齒輪軸進行精準裝配的裝置》《一種用于盾構施工的高性能膨潤土泥膜的生產裝備》等15項發明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定一個目標,然后堅持不懈地鉆研,把專注做到極致。”兢兢業業干一件平凡事,使平凡事變得不再平凡。李吉是這樣做的,他帶領的團隊也是這樣做的。依托大師工作室平臺,他記錄并編寫了《軟土地層盾構掘進厚漿同步壓注施工工法》等文章,發表學術論文5篇,為后續地下開發、盾構事業的提供參考。
李吉個人也先后獲得“中國中鐵青年崗位能手標兵”“中國中鐵勞動模范”“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國中鐵“十大專家型工人”、貴州省“貴州工匠”、“中鐵五局十大杰出青年”、“中國中鐵優秀工匠”、“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中鐵典型人物”、“貴陽市首席技師”稱號、“全國首屆盾構工匠”;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自工作室成立以來,培養出工匠技師1名、特級技師2名、高級技師11名、技師25名。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
砥礪前行,擔當“守初心”
“今年春節,李大師工作到大年三十都來不及趕回家,一直等項目完工才從沈陽回長沙。為了做好收尾工作,他甚至先回了公司,最后才趕回家。”中鐵五局電務城通公司盾構事業部黨工委書記黃元科說。
▲長沙市軌道交通2號線西延二期建設現場
挑起這份重擔,必然會犧牲掉陪伴家人的時間。因為工作需要,出差成為李吉的家常便飯,扎入項目現場少則一個月,長則一兩年。
當之無愧的工作狂,離不開堅強的后盾。李吉的妻子閆寒是位不善言辭的女人,但談及丈夫,卻一臉驕傲,“雖然長期不在家,但我當初也是看中他的上進。他一有時間就會跟我和兒子視頻;只要他在家,都不會讓我進廚房,活兒全都讓他包了。”記者來到李吉家中時,他正在做兒子最喜歡吃的番茄炒蛋。
領導眼中的“優秀人才”,家人口中的“好男人”,同事眼中的“李大師”,徒弟心里的“好師傅”。遠離喧囂,扎根地下,即使曾經有過淚水和委屈,但都隨著盾構機器的聲聲轟鳴融入到城市地鐵的建設中,十三年如一日的熱愛和堅守為李吉帶來了質的成長。
如今,長沙市軌道交通2號線西延二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作為總工程師的李吉,將帶領盾構事業部做好盾構區間準備工作,并致力打造工匠工程,為湖南軌道交通建設再出一份力。
來源:湖南日報·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