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北京10號線11標五工區任副經理期間,由于西六區間地質情況較為復雜,主要為砂卵石地層,卵石粒徑較大(粒徑為200~300mm),在該地層下,原裝刀具磨損極為嚴重,因此對刀具的種類配備進行全面優化。經優化后的刀具不僅節約了施工成本,并保證了一盤刀具的長距離盾構掘進,降低了工程風險。由于工作突出,2010年榮獲了“北京市政工程建設QC小組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1年,由于對盾構方面經驗較為豐富,由五工區調往三工區任項目書記,分管盾構機長距離下穿京廣鐵路正線及西站機務段特級風險源。通過在施工中采取相應合理的措施,不僅減少了換刀次數,一盤刀具最大可以推進730環(即876m),降低了下穿鐵路的風險,同時也節約了盾構施工成本,創造了經濟效益。
2014年1月,由于對工程項目管理、盾構施工技術方面的突出貢獻,特別是中超大粒徑砂卵石地層中刀具的使用分析以及盾構長距離順穿既有鐵路施工技術,于2014年1月榮獲了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6年7月,建設街裝配式車站開始施工,裝配式車站為全國的新工藝,是車站施工工法的新的突破,在十六局為首例,經過對新工藝、新工法的不斷研究、突破。主要研究內容: 1、墊層條帶施工技術研;2、反力架構造及構件安裝精度技術研究;3、榫槽注漿技術研究;4、裝配式臺車在裝配式車站中的應用;通過研究和實踐對明挖車站進行又好又快的拼裝,為十六局今后裝配式車站的施工積累了寶貴的施工經驗。
2017年至2018年成都地鐵5號線10標盾構施工困難,地質情況復雜,處于中風化泥巖、微風化泥巖和強風化泥巖交替出現的情況,同時覆土淺又下穿錦城湖,地層中水很大,出現了嚴重的管片上浮、管片錯臺破損滲水等問題,經過對地層的不斷研究,不斷試驗,最終通過以同步注漿漿液為主,雙液漿為輔助的措施控制上浮。同時通過提高同步漿液稠度,以及增加粗骨料的方式,增強漿液本身抗沖刷能力,成功解決了盾構施工中的管片上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