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剛,男,1976年7月出生,江蘇句容人,1999年本科畢業于河海大學建筑工程專業,1999年至2001年在江蘇理工大學工作,2001年至2004年于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2004年至今在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工作。
目前任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城交院總結構師。長期從事隧道及地下工程設計和研究工作,2004年至2008年先后主持完成了北京CBD地下通道、京廣鐵路多座大跨框架地道橋、北京地鐵4號線長河白石橋托換等市政地鐵地下工程;自2008年起先后主持完成了包西鐵路通道包頭至大保當段、張呼高鐵、京張高鐵等多條鐵路的隧道設計工作;主持完成了鐵道部時速160、200公里系列隧道標準圖的編制工作;承擔了鐵路總公司、中國中鐵股份公司和中鐵設計集團公司的多項隧道和地下工程科研攻關和業務建設任務。
自2012年起擔任京張高鐵隧道專業主管總工程師和八達嶺長城地下站設計總體,主持設計完成了目前北京地區最大直徑的盾構隧道—清華園隧道,盾構內徑11.1m,外徑12.2m。清華園隧道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是京張高鐵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于學院南路南側入地,沿原京包鐵路向北穿行,于北五環內出地面,呈“V”字坡,全長6020m。隧道自南向北依次穿越學院南路、北三環、知春路、北四環、成府路、清華東路、雙清路共7條主要市政道路和106條重要市政管線,同時,還近距離上穿地鐵12號(在建)、15號線,下穿10號知春路站,隧道全線近距離并行側穿地鐵13號線(隧道結構與橋樁最近處僅3.4m),是目前國內位于城市核心區,穿越地層復雜、重要建(構)筑物最多的國鐵單洞雙線大直徑盾構高風險隧道。清華園隧道在防災救援設計、軌下全預制拼裝結構、智能化建設、風險預測防控等方面實現了創新突破,已經成為鐵路行業盾構隧道的標志性工程。